2019年底,网络上一则“清华附中惨败!输给美国第178名高中42分”的消息引发网友热议。
作为国内13年12冠的霸主,在国内“独孤求败”的清华附中是否真的与美国高中有这么大差距?记者带着这样的疑问采访了清华附中“马约翰班”办公室主任罗健。
不出去打不知道差距有多大
“不出去打不知道差距有多大。”罗健告诉记者。主管“马班”多年的罗健是清华附中男篮赴美交流历程的亲历者,他并不讳言中美高中篮球的巨大差距,但也指出网上的消息不太准确。罗健告诉记者,赢了清华附中42分的对手瓦萨琪高中,并不是一支弱旅。
“这个学校很强,我们到美国也不会挑弱队来打。”据记者查证,瓦萨琪高中男篮目前排名犹他州第一名,今日美国(USA Today)网站显示,上赛季结束时该队排名全美第十。
这支队伍还是一支“国际纵队”,拥有来自马里、加拿大、巴西、斯洛伐克等国家和地区的学生球员,通过中国篮协“菁英计划”赴美深造的原清华附中队员李信仪也在其中。
由于美国各地高中篮球赛事较多、进程不尽相同,网上流传所谓“全美第178名”只是即时排名,并不能反映球队的真实水平。
顺着这次比赛,罗健向记者介绍了清华附中男篮赴美交流比赛的由来。
2007年,清华附中男篮首次摘得中国高中男子篮球联赛全国总冠军。在国内问鼎的他们得到赞助商的邀请远赴夏威夷参加伊奥拉尼传统篮球邀请赛。正是在这次比赛中,罗健第一次见识了中美高中篮球的鸿沟。
“打之前我们就知道有差距,但打的时候还是很惊讶,差距特别大。当时清华附中在国内靠的是高强度防守压迫对手,而在美国第一场球我们就被对手压得喘不过气来。”罗健说。
认识到差距的清华附中从2007年之后每年都要去夏威夷参加这项篮球邀请赛,“有几年国内比赛的赞助商换了,我们没得到去夏威夷的机会,但我们自费也要去。”但是十几年来,清华附中仅赢过一支美国本土高中球队。
罗健说:“这么多年就侥幸赢过一次,那次是运气特别好,其他的比赛最好的情况是输18分。很多时候我们都知道打不过,但就像我们篮球队的口号一样‘球可以输,但不能服输’。”
从“独孤求败”到“找虐图强”
明明打不过却又不断地去挑战,这种看似“找虐”的参赛经历,在罗健眼中却十分宝贵。罗健表示,夏威夷邀请赛是非常好的锻炼机会,这样的机会清华附中在国内并不容易找到。
据罗健介绍,以清华附中高中男篮的实力,在国内可以跟很多大学球队“掰手腕”,与同年龄段的地方体校、俱乐部梯队、国家U系列梯队也互有胜负。去美国、欧洲等地交流参赛,是为了进一步寻找差距、提高实力。
与此同时,伊奥拉尼传统篮球邀请赛有趣的赛制也是吸引罗健和清华附中积极参赛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罗健介绍,邀请赛共有16支球队参加,分为上下半区,第一场比赛类似于“定级赛”,胜者进入实力强劲的上半区,此区多为美国本土高中,败者则进入实力较差的下半区,夏威夷的篮球水平和美国本土差距较大,所以此区多为夏威夷本地高中。
上半区的球队打单循环,下半区的球队打单淘汰,决出各自半区的冠军。这样的赛制既保证了实力弱一些的球队可以有和强队交手的机会,又不至于每场都输球。
罗健告诉记者,清华附中在与下半区的球队交锋时战绩不错,几乎每次都进入决赛。今年首战“定级赛”输给瓦萨琪高中之后,清华附中男篮连胜两场进入决赛,在决赛中仅以微弱劣势惜败。
据罗健介绍,这项邀请赛还特别为高中生球员制定了一些规则,比如比赛只分上下半场,每个半场第9/10/11次犯规执行 “1+1”(如果第一罚不中防守一方可以直接抢篮板打反击),这样可以让落后者有更多缩小分差的机会,比赛中出现加时、绝杀的概率很高。
罗健还提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那边,规则没有说不可以联防,但如果你守联防,对手就不进攻了。由于没有进攻时间限制,对手会在中场一直运球。我们只好换成人盯人的策略,但这样又防不住。”
罗健表示,这些规则意味着鼓励个人进攻、快攻、反击,非常适合高中生球员,也让比赛特别精彩。
差距不止于球场
罗健多年来带领球队南征北战的经历让他认识到,中美篮球的差距,不只是在赛场上。
“差距是综合的,全方位的,除了技战术,体育文化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美国,周末家长开车载着孩子到处跑去参加各种比赛,有可能这场篮球比赛结束了,孩子就要赶赴下一个场地参加棒球赛、橄榄球赛或者是其他什么比赛,体育已经融入当地人的生活。”
他提到,在美国,基层的优秀教练非常之多,不少基层教练都能对一些基础动作进行讲解,并且大部分基层教练教出来的东西比较标准化,说明美国对于篮球教学是有一个统一规划的。
罗健给记者讲述了这样一段难忘的经历:“我们的女篮有一次在美国比赛,到第四节还剩5分钟输着将近30分,但我们不想放弃,既然出国来锻炼了就必须要达到锻炼的目的。我们叫暂停布置了紧逼战术,5分钟的紧逼是很冒险也非常累的,姑娘们用很多鱼跃救球、倒地拼抢追回来了十几分。”
“离场的时候,全场的美国家长站起来响起掌声,都在竖大拇指,喊着‘China’。输了球还受到这样的鼓励,这是我们在国内从没有过的经历,是对体育精神的一种诠释,我觉得这就是体育文化。”
校园篮球出人才也需要“精英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有潜力的篮球苗子的家长选择让孩子到普通学校发展,传统体校在体校招生方面遇到了不小的挑战。
罗健表示,清华附中男女篮在过去十几年的实践证明,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篮球人才的道路是走得通的。在开展校园体育的过程中,学校既要加强面向所有学生的普及教育和大部分学生的兴趣培养和提高,也可以将少数“运动精英”培养成高水平体育人才。
据罗健介绍,清华附中十余年来已经向各大高校、国家U系列梯队、各俱乐部输送了很多球员。
从已经在CBA、WCBA立足的钟诚、韩旭到去年在选秀中被选中的王少杰、孙思尧,以及入选国青U16的罗浩源、李信仪等,事实证明清华附中正走在正确的人才培养道路上。尽管中、美在高中篮球方面差距巨大,但未来还是有希望的。
“普及和提高是不矛盾的。竞技体育要培养高水平人才,我觉得还是要‘精英模式’,清华附中这条路是能走通的。”罗健说。
罗健认为,校园培养体育人才的最大优势在于全面育人、全面发展的成长环境。他举了清华大学女篮队员马嘉莹的例子。
马嘉莹出生于篮球世家,他的父亲马永忠作为广东宏远男篮领队,曾纠结过是让马嘉莹进入宏远的培训体系专攻篮球,还是把孩子送到清华附中,在读书的同时参加篮球训练。
“马嘉莹的父亲跟我聊过,在清华附中上学一年以后,马嘉莹回去和宏远的同龄队员们聚在一起,她的谈吐、举止都很不一样,眼界也更加开阔,这就是教育和环境的力量。”
原标题:国内独孤求败,赴美难求一胜,清华附中男篮用12年找差距
投稿:请发ruomao#hotmail.com(#换成@)
删稿:本站部分内容为会员转载,如需删除请发至编辑邮箱处理!
建议:本站是养生门户网,分享的产品大多是食品为主,不能代替药物。有一定的调理作用,但不保证每个人食用后有同样的效果。分享的案例均转自互联网,如您有大病,建议您去看医生!我们理念是当下就要养生!
今天不养生,明天养医生! 养生从当下开始!不论你是30岁,还是60岁...9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