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耗联动综合改革今年6月15日实施以来,3700所医疗机构已完成门急诊量1亿多人次,出院近250万人次。其中,基层门诊量已连续32个月增幅高于二级和三级医院,呈现门诊服务向基层机构分流的良好态势;技术劳务价值得以体现,短板学科得到扶持。这是记者从12月19日举行的一场发布会上获悉的。
分级诊疗效果持续向好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新闻发言人高小俊在发布会上表示,北京医耗联动综合改革今年6月15日实施以来,总体平稳有序,符合预期,反响良好。
他介绍,北京市门急诊量较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前增长2.1%,其中,一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增长40.4%,二级医院增长3.3%,三级医院下降5.4%。基层门诊量已连续32个月增幅高于二级和三级医院,呈现门诊服务向基层机构分流的良好态势,预计今年基层诊疗量将比去年净增700万人次以上。
与此同时,住院服务则向三级医院集中,三级医院出院人次较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前同期增长16.8%,二级医院增长4.7%,一级医院基本保持不变,各级医疗机构门诊和出院量的结构变化符合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方向和要求。
医药费用得到持续控制
2017年北京医药分开综合改革以来,医药费用年增幅控制在8%左右。
高小俊说,今年6月实施医耗联动综合改革以来,医药费用较去年同期增长6.2%,增长率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提高,门急诊次均费用、出院例均费用分别增长0.9%、2.6%(未扣除物价变化因素),是近15年以来费用增长幅度最低的一段时期,门诊和出院患者费用中医用耗材和检验所占比例下降。取消耗材加成后已节省费用11亿元。
医疗服务补偿结构持续优化
北京医耗联动综合改革是2017年北京医药分开综合改革的巩固,改革主要以取消医用耗材加成和规范医疗服务项目为重点,同步加强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支撑作用,同步改善医疗服务。
高小俊表示,按有降有升、结构调整、总量稳控的原则,规范调整6621项医疗服务项目。中医、病理、康复、精神、手术治疗等技术劳动收入占比增长了2.1个百分点,新项目的实施有利于规范服务行为,保证服务质量。与此同时,检验收入、卫生材料和药费占比下降1.7个百分点。
“此次改革规范调整了5000余项手术项目,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尤其是高难度手术的技术劳务价值得到较充分的体现。”北京市医保局新闻发言人杜鑫指出,改革以来,手术费用占总费用比例已上涨0.8%。此外,病理、精神、康复等薄弱短板学科通过此次改革也得到有力扶持,费用占比分别增加0.3%、0.2%和0.1%,医疗费用物耗多、人力少的现状开始得到改善,医疗费用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医用耗材联合采购效果明显
高小俊表示,北京积极稳妥实施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25种国家集中采购药品价格平均降低了52%,已提前完成全年采购目标,预计一年可节省药费15亿元。开展京津冀医用耗材联合采购,涉及心内血管支架等六大类,价格平均下降15%,一年可节省耗材费用5.5亿元。
持续改善医疗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市不断改善医疗服务。高小俊介绍,比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具慢性阻塞性肺病、高血压等五类慢病一个月或两个月长期处方超过2万张,开展检验检查结果线上查询等服务,受到居民欢迎;建立国家和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基层服务点178个,有16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线上检验检查结果查询,有31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线上多种支付服务。三级医院增加下午出诊医生数量,缓解就诊压力集中在上午而造成的院内外秩序问题等。
北京市统计局调查的数据显示,94.4%居民支持医耗联动综合改革,84.9%表示满意,77.8%认为负担减轻,78.2%感受到耗材检查费用下降,88%表示医疗服务得到了改善,97.3%认为费用能够承担。在就诊医疗机构意愿方面,42.4%患者选基层医疗服务机构,39%选三级医疗机构就诊,患者首次将基层机构作为就诊首选,表明民众对基层卫生服务信任加强,强基层政策收到良好效果。
高小俊强调,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实施以来,实现了加强公益性的阶段性目标,实现了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要求,实现了改善医疗服务的目的,促进医疗机构由资源消耗规模扩张型向内涵质量效率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今后将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加强医疗服务的公益性。
(原标题:北京医改显成效:分级诊疗效果向好 技术劳务价值体现)
投稿:请发ruomao#hotmail.com(#换成@)
删稿:本站部分内容为会员转载,如需删除请发至编辑邮箱处理!
建议:本站是养生门户网,分享的产品大多是食品为主,不能代替药物。有一定的调理作用,但不保证每个人食用后有同样的效果。分享的案例均转自互联网,如您有大病,建议您去看医生!我们理念是当下就要养生!
今天不养生,明天养医生! 养生从当下开始!不论你是30岁,还是60岁...9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