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口罩、洗手、消毒、减少外出、保持通风、尽快就诊、隔离病人等预防措施都已经深入民心,这里就不再赘述了。但是,有一个影响因素很少被提及,那就是天气。
我们知道,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受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其中气候因素,对呼吸道传染病尤为重要。
虽然目前新冠肺炎的传播方式仍未明确,但从感染广泛、快速的特点来看,空气、飞沫和近距离接触传播的可能性极高,新冠肺炎还有着起病急、传播快、人群普遍易感、病死率高、传染性强等特点。
这些特点,都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极为相似,而且,这次疫情发生的时间、季节和气候都与2002年的非典有相似之处,两者也同属于β冠状病毒。因此,了解SARS流行时的气候特点,对这次新冠肺炎的转归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SARS流行时的总体气候特点
SARS整个流行过程主要在冬、春季,表现出与普通呼吸道传染病相似的季节性。
患者主要集中出
据统计研究,SARS病毒最易流行的气象条件为:平均气温在16.9℃(10.7~23.1),平均相对湿度为52.2%(33.0~71.4),平均风速为2.8m/s(2.0~3.6)。
发病与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降水量、平均云量等呈负相关,与平均风速、平均气压等呈正相关。也就是说,一段时间内气温低、湿度小、降水少、云量大、风速大、气压高时,发病例数会增加。
在社会上存在传染源的前提下,如果连续5天出现上述气象条件,则可能在1~2个潜伏期内出现一次发病高峰。
气温和气压
气温下降容易导致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因此呼吸道传染病呈现冬春季高发的现象,例如麻疹、猩红热、百日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肺结核等与气温呈显著负相关。
这是因为,气温较低时,鼻腔局部温度会降低到32℃左右,这个温度适合病毒繁殖生长;风速大,人体受凉后,鼻腔局部血管收缩,一些抵抗病毒的免疫物质会明显减少,为病毒入侵创造了有利条件。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大多寄生在鼻咽部,当病人说话、打喷嚏时、病菌、病毒会随着飞沫散布到空气中;冬、春季节气候寒冷,人们在户外活动减少,如有传染源存在,则室内病原体浓度较高,容易在人群中传播。
SARS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的发生和暴发也与气温呈负相关,与气压呈正相关。也就是气温越低、气压越高,越容易发生和发展。
而这次的新冠肺炎的发生和暴发也是在冬、春季气温较低之时。随着日后气温逐渐回暖,对疫情的控制有一定帮助。
湿度
大多数呼吸道病原体,例如麻疹病毒、百日咳杆菌,对湿度较为敏感,湿度越大,含病原生物的气溶胶在空中悬浮时间越长,传播机会越大。有研究指出,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更易于受气湿的影响,当相对湿度在58%~70%时,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明显上升,相对湿度在65%~67%时,发病达到高峰。
相对湿度小时,因为空气干燥,鼻腔内血黏度高,易发生毛细血管微小破裂,病毒易于侵入。
此外,在低温、阴雨、寡照的时候,会削弱通风、晒衣被等常规防疫措施的效果。
SARS流行时,相对湿度以高发期最高,雨量呈逐步增多趋势。而高温低湿,蒸发力大的环境则不利于SARS病毒存活。
接下来,如果武汉的气候能保持干燥,持续到“回南天”之前,那么将对疫情控制有促进作用。
云量
SARS高发期时,平均云量最多,日照最少。
随着云量增加,具有杀菌作用的紫外线减少,可能导致SARS活跃程度增强。
因此,阳光灿烂的日子也有助于扑灭疫情。
节日
现代节日虽然和天气、气候没有绝对关系,但也是影响疫情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节日时期,飞机、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会大大增加人员的流动性,也导致了疾病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通过旅行者迅速扩散。
SARS主要发生于大城市,这是由于大城市人员流动性大,人口密度高,与传染源接触几率大,且大医院病例相对集中之故。
这次武汉新冠肺炎发生前后恰好遇上春节,春运导致武汉人员大量扩散到全国各地,其中部分传染源也随之扩散。而春节过后,又将迎来另一场春运,随着各地人员的流动,将会大大增加感染的可能。
因此,延长春节假期,延迟上班,将有助于遏制疫情的扩散。
必须说明的是此后的天气如何变化,或许只能听天由命,但是我们也要清楚,高危气象条件和高危气象指标只不过为病毒的流行、传播提供了适当的环境条件,如果能严格控制病毒源,彻底切断传播途径,则不论怎样的气象条件都不会导致新冠肺炎的发生与传播。
我们现在最能做的,就是多宅在家里,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减少传播机会,不给医生添乱,就是为国家作贡献。
相信天佑中华,中国一定能挺过这个难关!
投稿:请发ruomao#hotmail.com(#换成@)
删稿:本站部分内容为会员转载,如需删除请发至编辑邮箱处理!
建议:本站是养生门户网,分享的产品大多是食品为主,不能代替药物。有一定的调理作用,但不保证每个人食用后有同样的效果。分享的案例均转自互联网,如您有大病,建议您去看医生!我们理念是当下就要养生!
今天不养生,明天养医生! 养生从当下开始!不论你是30岁,还是60岁...9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