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足踝外科王医生
原创: 王传舜
专家简介:王传舜,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足踝外科专科医师,美国杜克大学足踝外科临床访问学者。
一、什么是踝关节撞击症?
顾名思义,踝关节撞击症(Ankle Impingement)就是踝关节里发生撞击,进而导致疼痛、活动受限的病症,是踝关节慢性疼痛的常见原因。
人体的踝关节由胫骨(Tibia)与腓骨(Fibula)的远端构成上半部分,由距骨(Talus)构成下半部分,主要的活动功能是屈(跖屈Plantarflexion)与伸(背伸Dorsiflexion)。
在向上背伸的时候,如果踝关节的前部存在异常的结构,导致卡压、嵌顿或者撞击,引起踝关节前方的疼痛或者活动受限,这种情况便称为前方撞击症(Anterior Impingement);同样地,在向下跖屈的时候,如果踝关节的后部存在异常的结构,导致卡压、嵌顿或者撞击,引起踝关节后方的疼痛或者活动受限,则称为后方撞击症(Posterior Impingement)。
二、踝关节前方撞击症
常见原因
踝关节扭伤,尤其是反复的扭伤
从事高强度运动锻炼,踝关节长期过度负荷,特别是足球与篮球运动,因此踝关节前方撞击症还有个俗名叫“足球踝”(Footballer's Ankle)。
主要的症状表现
踝关节前部的酸痛不适,疼痛症状随着运动量增加而加重,可伴有局部的肿胀
踝关节用力向上背伸时可出现较为明显的疼痛,并有活动角度受限,导致下蹲及下楼梯时出现困难。
三、踝关节后方撞击症
常见原因
从事体操运动、芭蕾舞蹈的人群,因为他们经常要进行高强度的跳跃动作,并采用脚尖着地的方式落地,容易造成踝关节后方过度负荷
从事足球运动,在踢球时需要绷紧脚背受力,导致踝关节后方长期过度负荷
踝关节后方存在异常结构,如距后三角骨(Os Trigonum)、Stieda骨突(Stieda's Process)。
主要的症状表现
踝关节后方的酸痛不适,疼痛症状随着运动量增加而加重,可伴有局部的肿胀
踝关节用力向下跖屈时可出现较为明显的疼痛,并有活动角度受限,导致跳跃及踮脚负重时出现困难。
四、踝关节撞击症的诊断与评估
诊断踝关节撞击症的依据主要是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以及体征,专业的足踝外科医生首先会详细地询问病史、症状表现,然后会进行一系列的查体(Physical Examination),包括行走步态、外观力线的评估,然后用双手触诊评估压痛、关节活动度、稳定性、肌肉力量等。
X片与CT检查可以协助评估是否存在骨性结构的异常,如踝关节前方的骨赘(Osteophyte)、骨刺(Bone Spurs),又如踝关节后方的距后三角骨(Os Trigonum)、Stieda骨突(Stieda's Process)等。
磁共振(MRI)检查可以协助评估是否存在软组织的嵌顿卡压,并能评估韧带、肌腱的损伤以及排除距骨骨软骨损伤等可能合并的问题。
临床上踝关节撞击症可能会合并慢性踝关节不稳(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距骨骨软骨损伤(Osteochondral Lesion of the Talus)、踇长屈肌腱卡压(FHL Tendon Entrapment)等问题,仔细的评估排查是不可或缺的,准确的诊断是治疗康复的第一步。
五、保守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的内容主要是康复治疗,包括早期针对肿胀疼痛的保护性治疗,中期的关节活动度、肌力训练,以及后期的本体感觉、敏捷度、力量加强训练等。
六、手术治疗方法
对于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应该考虑手术治疗。值得庆幸的是,由于手术技术的进步,踝关节撞击症的手术只需要在踝关节的前方或者后方开两个小口子,然后插入两根一次性筷子粗细的关节镜手术器械就可以完成全部操作,是真正意义上的微创手术。
七、术后恢复
单纯踝关节撞击症的术后恢复是非常快的,通常术后一到两天炎症肿胀消退后,便可以开始完全的负重行走,术后一周左右就能回归日常的生活工作。如果再配合充分的康复治疗,术后两周便可逐步开始运动锻炼。手术切口非常小,愈合之后几乎看不出来。由于损伤小,恢复快,术后的满意率可以达到90%左右。
八、总结
踝关节撞击症指的是踝关节前部或后部发生骨性结构或者软组织结构的撞击卡压,引起疼痛、活动受限的病症,是导致踝关节慢性疼痛的常见原因。
微创的关节镜手术损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对于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Mann's Foot and Ankle Surgery, 9th Edition, 2013.
Current concepts review: Arthroscopic treatment of anterior ankle impingement. Ross K, Murawski CD, et al. Foot and Ankle Surgery 23 (2017) 1-8
Ankle Impingement. Lavery et al. Journal of Orthopaedic Surgery and Research (2016) 11:97
Anterior and Posterior Ankle Impingement. van Dijk CN. Foot Ankle Clin N Am 11 (2006) 663-683
投稿:请发ruomao#hotmail.com(#换成@)
删稿:本站部分内容为会员转载,如需删除请发至编辑邮箱处理!
建议:本站是养生门户网,分享的产品大多是食品为主,不能代替药物。有一定的调理作用,但不保证每个人食用后有同样的效果。分享的案例均转自互联网,如您有大病,建议您去看医生!我们理念是当下就要养生!
今天不养生,明天养医生! 养生从当下开始!不论你是30岁,还是60岁...9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