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朋友说,我太胖都不敢吃东西了,即使不吃东西还是胖;可能象我这样的体质,光喝水都会胖吧?真实情况真是这样吗?胖是哪些我们没有想到的原因引起的呢?
一、让自己挨饿
中国有句俗话:“一席饱三顿”。通常在大吃一顿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挨饿。为什么少吃一顿也成了坏事呢?设想一下你被关在监狱里,只有在看守想起你的时候才会给你送饭吃。那么,当有饭送来的时候你会怎样做呢?储存食物!吃进去大量的东西以备不时之需,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下一次会在什么时候才有饭吃。同样的道理,如果你经常大吃一顿,再饿一顿,身体也会自动形成储存食物的惯性,结果将会直接导致我们发胖。
二、强憋三急成习惯
工作起来甚至连上厕所都忘记的人是不是在说你呢?专家分析,如果经常憋三急,不仅会让身体内的毒素增加5-10倍,并且对肠胃运动、肾脏代谢和肝脏代谢都有很大影响。长期憋三急的人都有腰腹肥胖、大腿粗的现象,这是因为一直坐着或站着憋三急,大量毒素和脂肪堆积在这几个部位,当然,间接的减少了活动的量也是原因之一。所以想要不胖就得排毒顺畅,先尊重身体的排毒系统吧!
三、肥胖的好友
肥胖也会“传染”。如果一个人的朋友是胖子,那他患肥胖的可能性会增加57%。原因在于,如果自己的朋友或亲戚肥胖,会改变一个人对合理体重的接受标准,影响他的饮食结构和生活行为方式。
四、可恶的空调
调节热量机制受阻。现代的生活环境,空调让我们总是待在恒温的环境里,所以我们不用调节自己体内的热量。但如果气温很低,我们的身体就会自动消耗脂肪,以保持温暖;如果天气很热,我们的食欲就会降低。使用空调的人,热量调节机制受阻,更容易肥胖。
五、吃得太快
要知道,有没有吃饱并不是肠胃告诉你的,而是大脑向你发出信号,已经吃了足够的食物了。不幸的是,大脑和身体之间的联系有20分钟的延时。也就是说,只有在你事实上已经吃饱了20分钟后,你才会感觉到这一点。吃得越快就会吃得越多,因为你根本没有给大脑一个机会告诉你已经饱了。所以,吃饭还是应该细嚼慢咽。
六、犒劳自己吃大餐
我们中有太多的人因为太多的原因经常去参加饭局。结婚宴席,朋友请客,席间吃得不是十二分的饱,好像就对不起自己。殊不知,这被专家认为有可能是引起肥胖的重要原因。在同样一段时间内,吃得越多,需要消化的也就越多。然而能够被消化的食物是有限的,其他食物要么排出体外,要么就以脂肪的形式存储在体内。
现在最流行的是每天进餐5-6次,这样其实更有道理。吃饭的次数多,可以使身体的热量多消耗10%。因此养成这样一种饮食习惯,减肥对你来说就会相当轻松。
七、睡前总忍不住吃点东西
很多女生都会用提前刷牙的方法来控制自己睡前想吃东西的欲望,但是就算刷了牙控制不住食欲的女生还是大有人在。也许并不是吃很多夜宵,或许只是一个小蛋糕,一块小饼干,一个小坚果,这些在你看来热量和食量都不大的食物会让你掉进发胖的陷阱。睡前2-3小时应该不再进食,这不仅是为了预防肥胖,更是为了保护肠胃。但是如果你实在饥饿难耐,可以吃一些低卡的水果,但量同样不能过大。
八、不吃早餐
早餐对我们非常重要,它是新陈代谢的助动器。在食用早餐之后的八个小时之内,身体内的脂肪都会加速燃烧。如果省去了这第一顿饭,整天的新陈代谢都会遭到破坏,其后果可想而知。
九、饮水不足
新陈代谢需要用水分去“燃烧”脂肪,所以如果饮水不足,同样会使人发胖。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每天至少应该喝八杯水(2000毫升左右)!
其实,减肥并不在于你吃多少,而在于你怎样吃。如果能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你完全不必痛苦地节食,或者劳命伤财地吃一堆减肥药。
十、糖和咖啡因
食用含糖量过高的食物,会提高身体的血糖水平,这会促使身体产生过多的胰岛素,而胰岛素对体内的新陈代谢有负面影响。这种负面影响表现在会有更多的脂肪在体内存储,而且更加难以“燃烧”。
咖啡因对身体的影响和糖一样,同样会提高血糖水平,减慢脂肪“燃烧”的速度。因此,如果你真想减肥,还是远离糖和咖啡为妙。
十一、做剩饭菜的清道夫
纤瘦苗条的女生总能很准确控制自己的进食量,吃到几分饱已经合适,她拿捏得很好。就算是桌上的食物吃不完也不会拼命往肚子里塞,如果你是不忍心剩饭菜的类型,在点餐之前就要考虑好自己的食量,不要点过量的餐食。因为人体感觉到6-7分饱时肠胃已经达到9-10分饱了,只是大脑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接收到胃部发出的饱腹信息。因此一餐饭吃到7分饱完全足够了,如果你不管自身热量要做剩饭菜的清道夫,那么发胖的下一个绝对是你。
十二、坐下来就不动了
懂得保持身材的女生总是喜欢给自己找事做,比如端茶倒水、到办公室外走走透气或是去洗手间,虽然这些小动作在你眼中也不能消耗什么热量,但起身活动筋骨、疏通经络加速血液循环对减肥本身是非常有利的。长久保持一个姿势不仅会令血液循环阻塞,还会让身体局部出现水肿,是最容易引发肥胖的细节。
(摘自:环球健康社区)
投稿:请发ruomao#hotmail.com(#换成@)
删稿:本站部分内容为会员转载,如需删除请发至编辑邮箱处理!
建议:本站是养生门户网,分享的产品大多是食品为主,不能代替药物。有一定的调理作用,但不保证每个人食用后有同样的效果。分享的案例均转自互联网,如您有大病,建议您去看医生!我们理念是当下就要养生!
今天不养生,明天养医生! 养生从当下开始!不论你是30岁,还是60岁...90岁